刘可钦:海淀区中关村三小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学校是帮助孩子面对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知识、能力和品质建构的学习场所。
学校也是帮助大家遵守共同规则,实现共处、共融、共进的教育场所。
学校还应是引领社会包容、创新、和谐发展的实践场所。
于是,为了每个人、需要每个人、成就每个人的“大家三小”的共同愿景,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希望,开始进入我们的话语体系之中。
“教师有什么样的体验,他就会把这种体验传递给学生”,这是我做校长以来一个重要的体会,也是指导我实施校长领导行为的一个重要主张。
我认为,高品质的教与学是从问题的发生和对问题的解决开始的。
在一个共同学习的场所中,在充分独立思考基础上的互动与对话,可以让学生拥有对问题以及自己的见解更加全面的认知。
这源于师生和生生之间彼此的深度思考与互动交流,源于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及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教师形成现代的儿童观和学习观。
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发布项目招募,由项目组长负责组建团队,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主参与。
主要承担学校重大事项决策前的调研与创新试点任务,并依据实证或数据,提出改进建议,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这是促进学校发展先行一步的团队,也是历练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
我们珍惜每一次教师聚会,聚焦关键驱动要素“分享”,形成一个思想交汇、相互学习、快速传播经验的场所。
跨越学科、跨越年级的界限,分享教育故事中对于教育关系的再认识,对于教与学的再认识,既是对创造者的认可,也促进了教师间相互学习与反思。
同时也提升了管理团队的领导力,带动一批有责任心、有担当、受欢迎的管理团队的成长。
我们的家校共同发展委员会,宗旨是为了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合作发挥彼此的优势。
家庭对于孩子的行为和品格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引导家长与学校践行一致的“积极行为养成与支持”的学习。
我们围绕“安全、尊重、责任、规程、合作”五大基石,将学生在不同空间不同场合下的基本行为一一列举,要求老师之间、家校之间以及不同空间场合中,始终贯彻稳定的一致的行为养成。
老师也因有教育共同体各方的支持,构建了一个超越书本和课堂的共同服务于学生的教育教学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