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地进行教室座位安排是教育教学管理的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它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健全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上,以及人际交往、技能学习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能促进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它是打造良好班风班貌,建设优秀班级体的重要手段;
它更是班级教育和管理的有效方法,巧用环境、运用学生自身所处真实环境进行教育,推动合作学习的深度发生,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使用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起到教育作用。
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周围的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就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座位安排应该注重的原则
1.公平透明的原则。
教师排座位时应考虑哪些因素,要明确告知学生(如学生身高、视力、性格、性别、学习等)。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目的是为了推动每一位同学更好地发展。
2.统筹兼顾的原则。
排座位应综合考虑学生多方面因素及特征,有利于优势互补、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3.促进合作的原则。
排座位有利于激发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状态,有利于改变学习的方式,助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深度发生。
4.科学发展的原则。
座位不是一成不变的,短期(每周)适合平移,长期(每月)应该适当调整,通过调整来解决有关问题。
做好思想工作的教育引导
1.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服从集体;
2.要正确处理个人与座位的关系,座位本无绝对的好坏,决定学习好坏的是态度、方法等;
3.要善于克服自身的困难;
4.希望各层次搭配,目的是为了共同成长;
5.小组大体保持稳定,每一位同学要为小组的发展做贡献;
6.有特殊情况适时提出要求。
座位安排的创新思考
传统的课堂座位排列形式---秧田形
一排排课桌面向教师的讲台,学生与学生前额对后脑,左肩邻右肩。学生之间干扰少,便于教师观察控制,适合于集体讲授,但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
突出了课堂教师为中心教师放在表演的舞台上,学生成了被动的看戏者;突出了课堂以教为核心教师成为教的“技术”与“技巧”的传播者,学生成为接纳知识与方法的容器。
北京实验学校魅力课堂创新座位的安排
魅力课堂是一种引力场、思维场、情感场,是生命的发展场。必须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的作用,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课堂应充分展现激情、美丽、思考、开放、分享、迁移、提升等特点。在课堂中,师生是平等的伙伴关系,相互促进的关系,面向全体,实现师生共成长。
学习成为课堂的核心,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计课堂流程,促进学生的学习真实有效发生,促进多样化学习,防止单一枯燥性学习。
魅力课堂认为,学生的精气神激发得越好,教育的效果就越好。
创新1:圆形座位排列
圆形的座位排列适合于课堂讨论,它可以大大地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言语和非言语交流,促进学生间的社会交往活动。
创新2:马蹄形的座位排列
教师位于“U”形开口处兼有秧田形和圆形排列的某些特点,既有助于充分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又有助于问题讨论和实验演示,还可以突出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圆形和马蹄形的座位排列,一般要求班级规模不超过20-25名学生。
创新3:同心圆形和双马蹄形的形式
如果学生人数超过25名,可以考虑采取同心圆形和双马蹄形的形式。
同心圆形的座位排列
双马蹄形的座位排列
创新4:模块化的座位排列1
模块形的座位排列适合于小组活动,它十分有利于小组成员进行相互交流与合作,使小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功能群体”。
有利于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合作学习,培育团队精神,小组友谊竞争,同学间互助与监督,减少教师的教,增加学生的学。
创新5:模块化的座位排列2
既有利于面对面的合作讨论学习,又能兼顾好教师讲授式学习。
教师一定要引导孩子们在合作学习中学习合作。同一个小组的同学座位定期交换,不同小组的位置也要定期交换。
变是为了保护身体健康,同时也让环境有一些细微变化,有利于学习的深度发生。
创新6:模块化的座位排列3
既有利于二人互帮合作式学习,又能兼顾四人面对面的合作讨论学习,还能兼顾好教师讲授式学习。
文科学习中的问题、简单一点的理科问题可以在一对一中解决。理科中复杂一点的问题在四人合作讨论中解决。
创新7:模块化的座位排列4
既有利于二人互帮合作式学习,又能兼顾小组之间的对话交流,还能兼顾好教师讲授式学习。
文科学习中的问题、简单一点的理科问题可以在一对一中解决;一对一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对话讨论来解决。
团队学习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的反应是通过情境中的表情、动作、或是细声的言语所做出的,学习反应的相互刺激有利于提升学习动能。
同伴的相互教育、相互影响的作用是巨大的。
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做到相互为师、善于为师,助推“兵教兵”活动的主动开展,“兵教兵”能有效实现学生在起点产生的有差异的发展。
我们的学生基础、班级规模、教学空间、技术设备、管理水平适合什么样的座位方式?
我们的课堂必须高度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全程,在独立学、探究学、合作学、倾听学、分享学、迁移学、总结学中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