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教育名家谈 > 【海淀教委】陆云泉:未来教育的探索 根植于当下的实践

【海淀教委】陆云泉:未来教育的探索 根植于当下的实践

时间:2018-01-30 16:33 仲玉维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陆云泉说:“教育既要关注当下,又要关注未来。关注当下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意志品质、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但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未来的时代,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养优秀的公民。教育不是工业而是农业,基础教育是培根的教育,不能揠苗助长。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满理想主义,但也要有现实主义。教育改革就像放风筝,目中要有天空,眼中要有目标,手中要有分寸,脚下要有土地。因此,我们做教育就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走好每一步,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坚持改革创新是海淀教育的优良传统,海淀教育提出了要落实关爱的教育,倡导尊重的教育,搞好负责的教育,探索未来的教育。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已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近日,我们采访了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任陆云泉请他谈谈海淀教育面向未来的探索和实践。
  记者:您怎么理解教育是未来的事业?
  陆云泉:教育,是让人与梦想靠近的事业,不应被理想、符号等词语所裹挟,变成整齐划一的制造业。受教育的孩子,应该保有悟性、灵感和创意,应该有心力和情志去细嗅雨后泥土的芬芳、触摸花瓣的柔软、倾听叶落的旋律、体悟生命的节奏。
  教育既要关注当下,又要关注未来。关注当下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意志品质、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但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未来的时代,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养优秀的公民。教育不是工业而是农业,基础教育是培根的教育,不能揠苗助长。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满理想主义,但也要有现实主义。教育改革就像放风筝,目中要有天空,眼中要有目标,手中要有分寸,脚下要有土地。因此,我们做教育就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走好每一步,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记者:纵观全球教育,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学校教育随之也发生了变革。人们将重新思考传统教育,重建学校的运作模式。您怎么看?
  陆云泉:面向未来教育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未来的学校,我想应该是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背景下,学习方式、学习空间、课程体系等都发生结构性变革的新型学校组织形态,通过空间、课程与技术的融合,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私人定制的、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所以,未来教育应该是逐步走进学习者的教育,也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最好的教育是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
  未来教育并非空中楼阁,所有的展望都来源于对当下实践的总结和提升。通过探索,我们可以试着总结出未来学校的组织特点:学校的组织富有弹性,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增加家长和社区在学校决策中的参与度,根据学生的能力而非年龄来组织学习,大数据技术使教育变得更加智慧,学生真正意义上站在教育的正中央。
  记者:海淀区的教育发展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陆云泉:海淀教育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沃土,智力资源和创新资源密集,目前,海淀区正在集聚全区智慧,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和中关村科学城。教育和科技是海淀的两大品牌,海淀区拥有强大的科教融合创新基础和优势,全国3/4的互联网教育企业都聚集在海淀,这为“互联网+”环境下教育组织形态、学校管理架构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
  从教育内部来看,海淀区的教育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宽松,我们为基层学校提供充分的发展自主权和政策支撑。海淀区也有比较成熟的教研和科研体系,学校教研氛围、科研氛围都比较浓厚,校长办学都有强烈的发展意愿和思路。在新中高考改革背景下,全区正立足于优质、均衡、特色发展,着力为每个孩子提供可选择的、最适合的教育。
  据此,在改革与发展的新一轮战略中,我们提出了构建智慧教育体系的理念,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抢占教育信息技术的制高点,以教育信息化探索构建未来学校模型。
  我们成立了专门的智慧教育办公室,组建智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统筹构建智慧教育体系。鼓励支持学校依托互联网新技术,拓展传统教育教学的服务范畴,积极开展探索尝试。比如清华附中,在全校全学科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通过高质量的微课、视频点播课等方式,依托交互式的课堂学习平台,重塑教与学的模式。
  互联网思维同样也改变着我们的管理理念。比如,我区的一所普通学校玉渊潭中学,借助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将资金的审批、项目的管理、试卷的印刷、学校对外交流等几十项常规管理工作,以信息化的方式实现了流程化的管理。
  记者:一提到海淀区,一批教育家型校长耳熟能详,比如刘彭芝、李希贵、郭涵、刘畅、窦桂梅等,对于名师、名家您有怎么样的思考?
  陆云泉:海淀区倡导教育家办学,为教育人才创设良好的办学环境和成长机制,涌现出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闻名的教育名家,对整个区域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引领带动作用。
  最新数据显示,海淀基础教育系统教职员工3.3万,其中中小学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比达到72%,这将是未来海淀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和希望。海淀教育发展需要一批标杆式的教师不断涌现。
  海淀区目前正在积极构建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三名”工作体系,旨在通过分层分级、多渠道培养发展,引导中青年教师成为优秀教师乃至名家,以此保障海淀教育的持续发展。
  记者:在人工智能不断被提及的今天,包括教师这个行业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甚至有人说教师可能会被替代。您怎么看?
  陆云泉:教师是引领学生学习的人,而现在学生的学习力可能并不比教师弱,因为我们现在面对的是 “二次元”的孩子、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在某些方面的信息获取渠道可能比我们还多。现在的老师已经不是原有意义上知识的权威,特别是一些文史学科的知识,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空前宽泛,可以比教师有更多的知识储备。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首先自己要成为一名学习者,要成为研究学习的人。
  教师为什么要研究?因为学生每天都在变化,对教师职业的要求随着时代在发生变化。当教师以研究的方式去工作,那教师就真正与学生站在了一起,与教育目标和价值的时代性站在了一起;当教师以研究的态度去工作,就能够真正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也更能体现出职业的价值与不可替代性。
  记者:在探索未来学校的过程中,海淀区涌现出了哪些具有特色的学校?
  陆云泉:个性化、连接性是未来教育的特点,我区一批学校抓住不同的切入点,在探索建设未来学校的路上已经先行一步。如十一学校,探索未来学校课程体系,每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课表,全员走班制的实现,最终实现的是学生成为教育的核心。
  个性化教育必然需要灵活互通的教育空间。比如中关村三小,抓住新校建设的机会,从设计之初,就将智慧校园的理念融入其中,以七名教师一个群的导师制,规划学校教室空间,开展跨学科项目学习,将教育真正融入空间之中;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从学校建设到日常管理,与社区完全融合,成为一所没有围墙的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学校。
  我区还积极构建学习品质评价体系,分学习评价和非学习评价两大要素,包含学习认知、态度、情感、能力、方法、意志力、效果以及33条关键指标,通过探索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记者:面向未来,在学校管理方面有哪些考验呢?
  陆云泉:未来学校在办学理念、技术支持、课程建设、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将产生深刻的变革,这必然对学校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描述未来学校管理的特征:开放、民主和扁平化。
  开放就是加强学校与教育外部的联系,扩大家长和社区在学校决策中的参与度,促使学校从封闭走向开放,构建形成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良性互动机制。 民主就是学校的各项事务都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自主管理。扁平化就是从纵向垂直模式转向多模块交叉组合的管理模式。
  未来学校的管理也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做出积极的回应,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公共服务的模式,积极构建多元社会主体参与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更加高效灵活的资源调配、政策保障和服务管理系统。
  2014年以来,我区稳步推进了学区制改革,通过建立17个学区,搭建了校际之间共建共享协同发展的新平台,构建了政府、学校、社会之间协商共谋共同治理的新关系,创建了统筹区域资源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新模式。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探索出政府主导、学区统筹、社会参与、合力推进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2016年,我区探索建立了教育人才储备库,在应对教师编制紧缺困难的同时,更长远的目标在于,通过加大对教师资源的统筹规划、调配和使用,逐步实现对现有教师结构的优化,以适应未来学校发展对教师队伍的多重需求,激发人才活力,实现资源的最大效能。

上级主管部门  |  直属机构  |  区内学校网站

主办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

技术支持:北京市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管理办公室

中文域名: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政务.cn     www.288365.com.政务.cn

邮编:100195 京ICP备17037050号    联系我们:8848730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01号    网站标识码:1101080045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