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始终保持初心,在教育事业上不断前行,做一位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敬重的好老师,是每个教师在职业发展中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陈恒华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校长
陈恒华校长与学生交流
教育研究引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去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做出结论,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科研成果会给予教师持续的成就感,在得到学生喜欢的同时,更多的获得来自同行的认同、社会的尊重,这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源泉。
每位青年教师在走向讲台时无不踌躇满志,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后,有的从成熟走向了卓越,有的则出现了停滞甚至倦怠。如何始终保持初心,在教育事业上不断前行,做一位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敬重的好老师,是每个教师在职业发展中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到,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他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今天的许多优秀教师不仅把教育研究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更是把教育科研作为一种工作状态。我也一直倡导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意识,要更加敏锐地感知孩子的内心世界,看到教育现象背后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教育研究引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去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做出结论,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科研成果会给予教师持续的成就感,在得到学生喜欢的同时,更多的获得来自同行的认同、社会的尊重,这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源泉。
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研究学问。
一是学科的学问。教师从事某一学科或几个学科的教学,不仅要掌握所教课本的知识,也要了解学科的发展,并将其转化为学生能理解的“语言”。教师要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应用、社会发展等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兴趣、未来的向往和真理的追求。
二是育人的学问。孩子的成长成才有共性规律,更有其个性特点。教师通过观察、分析、概括不同孩子的行为表现,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找到更加符合孩子认知规律、更为科学有效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三是做人的学问。人生的课题与每个人都有关。教育孩子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引导学生对“未来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如何实现理想追求”不断思考、追问,从而逐步形成了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对人生意义的理解、追求必将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人生理想,教师比其他人更应研究做人的学问。
一名教师能够始终保持教育情怀,外部环境的支持固然重要,根本上还要树立自己的职业梦想,不断提高成就动机水平。立学立言会让我们教师平常琐碎的工作变得有方向、有意义,把“为人”之学和“为己”之学有机结合,从而走上一条幸福的专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