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教育名家谈 >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校长肖英:学校的“自发展力”从哪里来?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校长肖英:学校的“自发展力”从哪里来?

时间:2018-03-12 16:53 海教思维
  在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学校探索了一条在校本研修中催生学校“自发展力”的特色之路。这种扎根学科、同伴互助、全校整体推进的研修不仅切实提升了学校和教师的“自发展力”,并且让教师站到了前台,让教研组长们更加意识到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研组发展的重要关系,同时完善的研修制度保障和“润滑”了校本研修的真实效果……
  学校的“自发展力”到底从哪里来?如何有效地催生它?让我们听听石油附小肖英校长的经验与思考。
肖英:学校的“自发展力”从哪里来?
▲肖英(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校长)
  2012年,石油附小格局调整,一校三址,校园着实变大了。面对这样一份大家大业,如何真正丰富“大”的内涵,成就大校之“大”,成为考验每一位石油附小人的现实问题。一所学校最大的财富是拥有学问、人品俱佳的教师团队。因此,学校决心下大力气,锤炼队伍,“借大力而大立”。
  “大力”何来?又如何“借大力”呢?2012年初,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真诚的沟通,我们与北京教育学院合作,成为北京市中小学“校本研修与整校推进”培训项目的第一所基地校。扎根学科、伙伴研修、整校推进的校本研修方式,使得学校和教师得以“借大力”而逐渐生成“自发展力”,进而达到学校发展的“大立”。
肖英:学校的“自发展力”从哪里来?
  我们如何借力?
  在已往的办学中,我们也曾经参与过一些项目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对学校教研的改进作用并不十分显著。
  “校本研修与整校推进”培训项目的主题是:研究“真问题”与“真的”做研究,提高学校校本研修的实效性,推进学校整体发展。在这个主题引领下,在学院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学校在主要学科进行全校性的整体推进。语文、数学两大学科的全体教师,一步一个脚印地体验了“主题聚焦,角色明晰,重视过程,交流成果”的校本研修历程。
  我们与北京教育学院指导教师团队相约,每周两次,以教研组为单位、以课例研究为载体,进行伙伴式校本研修。其间,九位指导教师每周进校至少一次,深入各自带领的教研组,和学校教师一起备课、磨课、观课、议课。语文、数学12个教研组的校本研修同步展开,蔚为壮观。各组的研修风格迥异,但都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展开。浓郁的研修气息就这样在校园里弥漫开来。
  经历了一年的深度研究,我们理解的“课例研究”就是聚焦学科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教师为主体的“确定问题,基于证据,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并实践”的循环研究。
肖英:学校的“自发展力”从哪里来?
  我们发展了什么“力”?
  北京教育学院该项目培训负责人刘加霞教授说:“校本研修与整校推进”项目的宗旨在于提升学校及教师的“自发展力”。回顾一年的研修之旅,在追求卓越的“自发展”道路上,我们收获的绝不仅仅是18个研究主题、12节研究课、12份课例研究报告,更重要的是,我们收获了这样一些“自发展”的能力。
  1、规范的校本研修方法
  研究初期,我们并不十分清楚规范的校本研修的具体方式与方法。在学院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教师们逐渐明白,规范的校本研修强调严谨的调研工具设计、严格的数据统计分析、有预有谋的研究计划制定、如实的研讨记录等等。这一系列的规范告诫我们,不能只凭经验,想当然地做研究。
  在指导教师的陪同与协助下,我们温习并更新了有关语文、数学学科本质和学生研究的专业知识,熟悉了从教材解读、学情调研、教学设计,到课堂观察、持续改进、课后反思的研究流程,实践了文献阅读、设计工具、分析数据等规范的研究方法,建立了聚焦主题、重视证据、持续反思、落笔沉淀等研究意识。尤其是对“真问题”,我们有了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沈宏玲老师(二年级语文组长)
  经历了学情调研贯穿始终的校本研修过程,我们每一个人都惊喜于发现了‘真问题’,感叹于‘真问题’的可贵。我们每一个人都渐渐踏上了一条探索之路,一条教师研修之路,一条提升自己专业发展之路。
  2、自觉的反思习惯与证据意识
  经历了课例研究的磨练,语文、数学两大学科各教研组的研究气氛更浓了,教师们的研究意识也增强了。大家不再仅仅满足于经验的丰富,而是更自觉地追求经验背后的理论依据,更自觉地、随时随地积累“证据”,养成了拿“证据”说话的习惯。
  行为变化的背后其实是思维方式的彻底转变。也因为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教师深切地感受到研究其实可以无处不在,理论原来如此生动可感。
  3、指向“自发展”的管理思路与做事风格
  在校本研修项目推进过程中,教育学院指导团队新颖的管理思路和务实的做事风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改变着我们。
  学校“自发展”源于每位教师的“自发展”
  把舞台给教师,激发他们的潜能,是项目指导团队秉持的理念。在语文教研组的活动中,每一次的主持与点评均由六位教研组长轮流担当,每一次都有一位教师做好书推荐。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他们的专业热情都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校本研修的培训项目,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学校的“自发展”得益于骨干教师的成长,更扎根于每一位教师的专业“自发展”之中。成长靠磨练,体验是财富。在校本研修中,仅仅关注“拔尖”教师是不够的,我们更要思考如何“补底”的问题。
肖英:学校的“自发展力”从哪里来?
  教研组长的能力有多强,这个组就能走多远
  为期一年的校本研修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教研组长的重要性。组长们不仅仅是上传下达诸多行政事务的“传声筒”,更应该是教学研究的专业领导者。我们要努力把教研组长培养成校长的“教学专业替身”。
  在“1+1+n”的研修共同体中,一位指导教师跟进一个教研组。一年级语文组长宋春艳老师在研修总结中说——
  一个学期的时间,老师们除了教研,还有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事情,工学矛盾很突出。老师们写作水平参差不齐,畏难情绪很普遍,难免出现急躁情绪,说泄气的话。作为组长,我除了发挥组织协调引领的作用,还要做好组员的思想工作,要及时地给予劝导、鼓励,伸出援手解决。我每天用积极的心态影响大家,经常给大家打气,关心每个组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创设轻松的工作氛围,力求让大家认真、愉快地完成各项任务。组长的能力有多强,这个组的研修就能走多远。
  经历了一年的磨砺,学校语文、数学12位教研组长得到了极好的锻炼,专业领导力正在潜生暗长。
  教学管理者的付出是项目顺畅运转的“润滑剂”
  教学干部是校本研修的协调者、疏解者、润滑者和推进者。在伙伴式的校本研修中,大小两个齿轮在同时运转,“润滑”的工作离不开教学管理干部默默的付出与努力。校本项目结束后,我收到了来自教育学院两位学科负责人的短信:“肖校,您好!最近我们在整理校本项目绩效考评的各项资料,在很多照片中都发现了您的身影。对比我们在另一所学校的经历,不由地感慨——您的在场是多么的重要啊!感谢您的倾情支持!”
  经历了校本研修的过程,我们懂得了:教学管理者必须心中有人(尊重每一位教师,为了教师的发展),头脑中有事(明晰做事方法,学会筹划),做事有心(态度决定一切,用心做事)。
肖英:学校的“自发展力”从哪里来?
  我们还需要什么“力”?
  聚焦“自发展”,展望未来的路,我们还缺什么呢?
  1、以“真合作”为基础的教研组文化建设
  根据项目组的要求,我们严格执行了角色明晰的任务分工。这样的分工,照顾了教师的特点与专长,也保障了全体教师的集体参与。在研修中,教师在各司其职的同时,积极交流互助,体现出强大的团队智慧。但是,如何保持并提升教师之间合作的品质,形成良好的教研组文化,仍需我们进一步的思考与努力。
  2、“真研究”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与专业幸福
  研究“真问题”,“真的”做研究,真的很辛苦。那么,如何促进教师更加自觉地追求自己的专业成长,追求作为教师的专业幸福呢?我们感觉这个项目仅仅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我们坚信:有人方能成事,有心方能善事。事情是做出来的,只要我们从“心”开始,学校终将能实现“借大力而大立”。

上级主管部门  |  直属机构  |  区内学校网站

主办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

技术支持:北京市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管理办公室

中文域名: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政务.cn     www.288365.com.政务.cn

邮编:100195 京ICP备17037050号    联系我们:8848730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01号    网站标识码:1101080045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