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的确,好的师者,不仅授业解惑,更能身体力行地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影响着他们的品格,让他们终生受益。海淀教育在教师队伍培养方面,始终强调奉献精神、对教育的全身心投入、充满教育智慧,甘于寂寞,以及永远的追求和执著。可以说,今天年轻一代海淀教师的思想、境界、师德素养和内涵,本质上决定着海淀教育发展的未来。
日前,主题为“传统师道的现代践行”的“中国教师·敬德会讲”在海淀敬德书院开讲,众多专家、学者及教育工作者表达了对新时代师德修养的理解和认识。其中,一位普通教师的故事,令现场所有听众无不动容。她,就是来自上地实验小学的苏小梅。
海淀区上地实验小学的校训是:“上善若水,地灵人杰”。而上地实验小学的苏小梅老师,给人的感觉不仅是人杰,更是“人灵”。她笃信师道,挚爱学生,把培育灵善学子作为教育目标,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她善良、大气、优雅,质朴自然,不雕琢、不做作。对待学生,对待教师职业,她似乎显得太单纯,但在单纯中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气质和惊人的深刻。
“做一个有温度的老师”
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苏老师就立下誓言,要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她愿意用她的身心,践行誓言;以海伦凯勒的老师莎莉文为榜样,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陪伴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这些年她教过的奇葩学生能数出一大把:上课总是蹲在桌子底下,三九天藏在垃圾车里玩的牛牛;脾气暴躁打同学和老师,把床板能砸出坑的航航;半夜将做的假人吊在窗户上把老师吓得半死的林林;失踪一周,最后动用了警力才终于在网吧找到的婷婷……面对这样的情况,她接受不同个性,和善与坚定并行,抓准学生关键问题,给孩子正面认同,使他们有归属感,成功帮助这些特别孩子转变进步。
王思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第一次见面,听到那句颤颤巍巍的“老师好”,被说成“咬一咬”,苏小梅老师的心都碎了。她认为,这样一个耳朵失聪、平时自闭的孩子,面对全新的环境会多么的手足无措啊!只有爱,才能引领她走出无声的世界,只有爱,才能在她残缺的身体上播种健康的灵魂。她刚要牵起王思的手,王思就胆怯地往后退。接着,她笑着拍拍她的头,伸出了手,然后,王思小心地把手放在她的手心。于是,她牵起她的手,这一牵,就是整整六年!为了让孩子尽快融入集体,开口说话,她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让大家都能感同身受,愿意去了解王思,帮助王思。慢慢地,王思放松了,在集体中找到了归属感。苏老师也放松了,开始给王思提供更广阔的展示空间。
王思特别喜欢画画,于是苏老师和妈妈沟通,给她办了一个画展,并且制作海报放在学校显眼的位置。其实,说是画展,但水平真的比同龄孩子画得差很多。可是,正如她们所期待的,活动结束后,王思脸上笑容多了,依然喜欢粘着她,但是课间也会和小朋友一起愉快地玩耍了。接下来的日子,虽然,每天的课堂上苏老师要对着王思多次重复同一句话,但是她们已经很默契了。在一个月后的督导课上,当王思扯着嘶哑的喉咙,吃力地回答出老师的问题时,全班孩子情不自禁地为她鼓掌。此刻的苏老师,也不禁潸然泪下。王思灿烂的笑脸,让她至今都难忘。
有一位诗人这样说过: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收获的会是一片金黄。有一次,苏老师因感冒声音嘶哑了,王思不知从哪里给她找来了一盒润喉片,令她感动不已。她万万没有想到,她为学生做的一点点小事,竟然能够让她懂得了去爱别人,原来爱是可以传递的,她们付出爱,她们也收获着爱。如今,王思早已毕业,虽然她没有向她们大多数孩子一样走进名牌大学,但她能独立自信地面对生活,享受普通人的快乐。苏老师想,这就够了。
在苏小梅老师眼中,花有花的风采,叶有叶的荣耀,作为班主任,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学生,都应该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真爱给孩子们支撑起一片幸福的蓝天,让每一孩子都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让每个孩子都意识到自己的优秀”
苏小梅老师认为,真正的教育,重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原动力,达到自苏老师完善工作的目的,而班级活动是最佳途径。据资料显示,一个活动能使15%~20%的学生,有展示的空间,得到自信与他人的认可。为了使每个孩子,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苏老师在班级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占用大量的时间,有时候大家开玩笑说,咱当老师的教好课,带好班就行了,干嘛把自己弄得这么累啊!
但是,苏小梅老师对此并不认同。她要让每一个孩子意识到自己是个优秀的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在集体中得到尊重与大家的认可,让每一个孩子在班级中生活的幸福并且充满骄傲,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他人的榜样,那么他一定会慢慢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在苏老师的班级中,一个个孩子在集体的舞台上展示着自信,展示着他们的风采,成长为一个个优秀的少年。看着一个个自信满满、奋发向上的孩子,苏老师笑了,“那感觉真好,那一刻,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把孩子的‘错误’当作成长的养料”
苏小梅老师认为,孩子的心智需要用“错误”作为养料来促进成长,他们只有在“错误”之中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正确”。她对一件画满笔道的蓝色外套印象深刻。
一个课间,班里的亮亮拿着衣服找到苏老师,说不知道谁在新买的衣服上画满了笔道道。她没有像侦探一样去调查到底是谁画的,而是把它作为教育资源,作为教育契机,开展了题为“外套在哭泣”的主题班会。在会上,苏老师先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说,谁这么讨厌把人家衣服画成这样;也有的说新衣服太可惜了;还有的说不应该这样对待亮亮等。于是,放学时,苏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作业,要他们回家问问爸爸妈妈的感受。在第二天课上,她得到了反馈,然后她让亮亮说说他妈妈的感受。亮亮妈妈表示:其实,一件衣服并不重要,关键是对亮亮而言,他每天在学校里是怎样度过的,同学们不但没有关心爱护他,还这样不尊重他,家长很心疼,也更是担心。听了亮亮妈妈的话,很多孩子表示,以后一定做个好孩子。课后她让孩子们回家再次与父母谈感受。当然,事件中犯错误的孩子曾悄悄找她承认。于是,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在苏老师眼中,即便是成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孩子自然也不例外。在错误中,他们会跌跌撞撞走路;他们会咿咿呀呀说话;他们会用稚嫩的双手,写字画画;他们会用努力去赢得老师、家长的夸奖……他们是在错误中改正,在错误中成长,在错误中变得更完美。
苏老师坚信,作为老师,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打动每个孩子的心灵,引领他们做个善良的、会思考的、有智慧的人。“爱只有与智慧同行,爱才有深邃隽永的价值。智慧只有与爱同行,智慧才能有生命的温度。重振师道,需要教师们用爱心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与学生一起携爱同行!
听完苏小梅老师的教育故事,透过苏老师在学校走过的19年教育历程,我的眼前,新时代教师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大约都会是这样一个过程:师德规范约束着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培育着传统,传统积淀成文化,文化最终会上升为一种崇高的信仰,一种内在的力量。至此,优秀就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我们相信,教师怎样,中国的教育就这样;更多像苏小梅一样的教师的涌现,才能带来中国教育的真正变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