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关键词,一是"尊重",要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尊重规律;二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海淀区将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师生成长、为"教育家"的涌现创设良好的环境,搭建多元平台,按照教育规律,不浮躁,不折腾,安安静静、扎扎实实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陆云泉
全国教育看北京,北京教育看海淀。可以说,教育是海淀的一张"金名片"。名校云集、名师荟萃、区内各种优质教育资源不胜枚举……在外人看来,海淀教育风光无限。然而,事实上,这无限风光并非轻而易举就得来的。海淀区是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办学规模最大的区,中小学在校生总数达25万多人,占全市总数的五分之一,中小学专任教师1.8万名,只占全市总数的15%。而且,据统计,区域内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已经超过50%,因此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于教育质量和水平的要求就更高。
如何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更好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海淀教育交上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在已经开启的"十三五"的新征程上,海淀教育又将走向何方?
针对这些问题,光明日报社记者近日专访了海淀教委主任陆云泉。
记者:理念决定行动。无论到何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都应当是所有教育人共同的目标和不懈的追求。那么,在您看来,"人民满意的教育"有着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区域实际,谈谈您心目中理想的海淀教育。
陆云泉:从时间纬度上讲,教育既要满足人民群众当前的需求,又要着眼于未来社会的需求;从空间纬度上讲,教育不能只是让一部分群众满意,而且要让区域内的大多数人满意。而且,"人民满意"的概念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它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这就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认为,当前"人民满意的教育"应当有以下几个特征,这也是海淀教育的努力方向:
我们的学生面对的是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后的社会,因此教育必须要关注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海淀教育要把握时代特征,以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为依据,开展一些前瞻性的探索和实验,推动学校形态、教学组织形式、学生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走上一条顺应时代要求、紧跟时代步伐的发展之路。
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是海淀教育任何一项改革举措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海淀教育致力于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只有以学生为本,给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为社会提供多元化的教育供给,才能真正让人民满意。
海淀区名校资源众多,但教育资源分布还不是很均衡。我们所追求的均衡不是低水平的,不是靠削峰填谷来实现的。我们要办优质而均衡的教育,推动海淀教育多元特色发展,形成只有差异没有差距的教育生态。例如有的学校可能规模很小,但在特色办学方面做得非常突出,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特长发展、个性成长的需求,这样的学校同样可以称之为优质校。例如五十七中在科技教育和飞行驾驶方面就很有特色,学校培养出了我国年龄最小的飞行员,目前已有20名学生拿到了国家正式颁发的飞行驾驶员执照。这样的学校似乎没有人大附中那样"知名",但同样可担"优质"二字。
海淀区的定位是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这就决定了海淀教育要有全球视野以及开放的胸怀。海纳百川应该成为海淀教育基本的文化特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一定要与国际教育接轨。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开放的心态来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促进海淀教育平等地与世界教育进行对话。近期,我们同美国、英国、加拿大、芬兰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共同的平台上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我们希望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优质、多样化的教育选择,更好地担负起海淀教育的社会责任,进一步推进教育机会和过程的公平。同时,对外地随迁人员子女,对所有符合入学政策的学生,我们都是本着一种开放的、包容的态度,让每一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十二五"时期,外地随迁子女在我区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就读比例已达到了近90%。
记者:可以说,海淀教育一直保持着高位发展,尤其是"十二五"时期,进一步巩固了教育大区、教育强区的地位,在全国享有盛誉。经过五年的发展,海淀教育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请您具体谈一下。
陆云泉:"十二五"时期,海淀区坚持教育优先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保持在97%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高中毕业生本科录取率达85%,50%以上的户籍人口接受过高等教育。我区海淀园从业人员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83%。
/ 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
海淀现有市级示范幼儿园址36个,小学素质教育优质校44所,市区级高中示范校21所,1所中等职业学校已发展成为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还有高中特色发展项目实验试点学校9所,市级试点学校5所,小学特色校40所,优质教育的覆盖面明显扩大。而且,我们加快了名校承办、集团化办学的步伐,目前已有近20所学校正在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模式,学前教育的集团化办学也成绩喜人,如明天幼稚集团的分园(址)就达到了19所。集团化办学使优质教育资源得以惠及更多师生。
相比"十一五",在"十二五"期间,海淀的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增加了26.3%,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增加了1.4%,特级教师增加了36.8%,就全市而言,目前海淀区在职的特级教师是最多的。我区中小学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教师达到了17%,其中高中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教师更是达到了30%。我们还推出了20名海淀基础教育名家,为他们召开了办学实践研讨会。
我们通过17个学区的划分,进一步调整优化了教育的结构和布局,绘制新的海淀教育新地图。大力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中小学基本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改扩建了一大批中小学和幼儿园,累计增加入园学位1.8万个,增加中小学学位2万多个。
目前,我区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率已达90%以上,优质中小学就读学生的比率超过70%。教育教学质量保持持续领先。一方面,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门成立了"敬德书院",对干部教师进行国学培训,通过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带动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2015年,海淀区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区。另一方面,不断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水平,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地成长。尤其注重体育、艺术、科技教育的实施。体育方面,高度关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实施了《体育与健康三年行动计划》,推出了《足球三年行动计划》和《中小学冰雪运动实施方案》,并召开全区体育工作大会部署落实。前不久,我们举行了海淀区中小学足球超级联赛和首届中小学生冰球比赛,足球联赛参赛学校达81所,多达130余支代表队参与其中。目前海淀区已有2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所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50所区校园足球实验学校以及10所区中小学冰雪运动试点校,海淀区也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体育运动在我区校园中已经形成风气,得到了普及。
此外,我们积极利用区位优势,借助高校、科研机构资源,促进中小学艺术、科技教育的开展,一个个金帆团、金鹏团承载了孩子们的梦想,学生在国际、国内各种高规格的比赛中,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进一步为海淀教育品牌增添了魅力。
成立海淀区敬德书院,打造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传统文化教育区本教材
校园足球蓬勃开展
记者:您认为取得上述辉煌成绩的原因是什么?相信这些成功经验也必将对海淀教育今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陆云泉:成绩的取得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海淀教育有一个特质,就是要始终引领教育改革的潮流。20年前,海淀区就被确定为北京市教育改革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开展区域性教育综合改革,2002年,海淀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十二五期间,我区承担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7个国家级基础教育体制改革项目,目前,海淀又承担了6个国家级改革实验区任务,如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实验区等,可以说改革为海淀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绝的动力和活力。
/ 全面推进学区制改革
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命根子",高度重视教育发展,专门成立了区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区委书记亲任组长,区长任副组长,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扶持力度。同时,教委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充分信任校长,切实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特别是在人员、经费使用上给予较大的自主权,这样就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校的实际需求,使学校能将钱用在刀刃上,将自己最需要的人才招入麾下。教委对学校的具体办学行为不随意干涉,只是做好各项服务保障性工作。对学校的评价,从来不单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校的办学质量,而是通过建立科学的绿色评价体系,让每所学校各得其所,实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海淀区倡导教育家办学,为教育人才创设良好的办学环境和成长机制,一批教育家型校长涌现出来,如刘彭芝、李希贵、郭涵、刘畅、窦桂梅等,对整个区域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引领带动作用。我区专门成立了海淀教育党校和中小学干部研修中心,对干部教师进行大规模、分层次、立体化轮训,新任校长、书记必须参加轮训。同时,海淀区还成立了名师工作站、特级教师研修中心,使大批优秀的一线教师脱颖而出。今后我们将探索建立海淀教育人才库,实现优秀教师的"区管校用",促进优秀教师、校长的流动,使教育资源进一步均衡化。
/ 表彰海淀区"四有"好教师
记者: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未来五年,我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冲刺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海淀教育将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又将在哪些方面重点着力呢?
陆云泉:是的,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总是使教育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考验。只有对这些问题有清晰、深入的认识,才能以问题为导向,更好地描绘未来教育的蓝图。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海淀教育主要面临着以下矛盾点,这些也将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
海淀区是北京市16个区县中基础教育办学规模最大的区县。而且,"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后,我们预测,在"十三五"期间,我区基础教育阶段在校生,将由现在的31万多增长至近40万人,这将给海淀教育带来严峻,学位不足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同时,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值必定不断增加,对于多样性、个性化、可选择的优质教育的渴求更加强烈,因此,规模与质量、有学上与上好学的矛盾依然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十二五"期间,为进一步促进区域内以及服务北京市教育整体的优质均衡发展,我们通过名校办分校、承办、委托等方式来扩大优质教育规模,同时还向外区县源源不断地输出教育资源。为了切实提升承办校的教育质量,名校就需要派出优秀的管理团队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原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就被稀释了,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么,如何做到在输出的同时自身质量和水平不打折扣呢?这就需要加快优秀人才的培养。只有"献血"和"造血"同步进行,"两条腿走路",才能保证优质教育资源的可持续供给,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生源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怎样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为其提供最合适其生命成长的教育,使学生和家长有更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这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前期我们已经做了很多改革实验,比如十一学校,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课表"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全校一生一课表,切实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满足其成长需求,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十三五"期间,类似成功的实验我们将逐步深化并推开。
/ 表彰海淀区"四有"好教师
"十二五"我们提出了海淀教育的三个"一流",即教学设施一流、教育质量一流、师资水平和教师待遇一流。无论到什么时候,师资队伍建设都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在当前教师编制不可能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我们要积极探索,突破体制、机制的框架,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培养高端人才,打造人才高地,以保障优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期间,中国教育学会专设了"海淀区基础教育国际化试点研究项目"。我们坚持认为,基础教育国际化,绝非出访参观交流、举办国际学校和国际班能涵盖,这仅是粗浅意义上的国际化。国际化的核心首先是人的国际化,是人的思维方式、理念、眼界的国际化。我们要从政策导向到评价标准,从课程内容到教师素养,综合施策,全方位地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力,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使海淀教育在更大的平台、更宽广的领域有所作为。
毋庸置疑,学校是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建设"智慧校园",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已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十二五"时期,海淀区70%以上的中小学教室实现了多媒体设备的升级改造,75%以上的学校完成了数字校园建设,我区还是"教育部区域综合信息化试点单位"。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海淀教育腾飞插上现代化的翅膀。 总之,"十三五"时期,海淀教育将以"公平、均衡、质量"为价值导向,更多地聚焦师生、家长的实际获得,从学校治理体系、教师队伍建设、招生和考试制度改革、课程改革、学区制改革、资源整合等方面下大力气,努力实现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在更大的范围惠及人民群众,更好地履行党和国家以及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与使命。
早就听闻陆云泉主任在业内有一个"陆特"的雅号,这既是大家对他"特级教师"身份的认可和嘉许,又说明他人缘好,人皆乐于亲近。此次采访,正印证了这一点。虽是初次见面,但他温和的笑容很快就消泯了彼此的陌生感。数学教师出身的他,思路清晰,思维缜密,对于海淀教育的全局发展有着明确的认识与深刻的思考;而在谈及学生发展和生命成长时,他的言谈间又充满了浓浓的人文关怀之情。
要想引领海淀教育这艘"巨轮"破浪前行,智慧与胆识缺一不可。既有的成果,美好的蓝图,强劲的发展态势,让我们对海淀教育的未来充满期待。铁肩担道义。衷心祝愿陆云泉主任——这位儒雅而又果敢的学者型官员,能够带领海淀教育人在"十三五"实现更大跨越,缔造崭新辉煌!
主办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
技术支持:北京市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管理办公室
中文域名: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政务.cn www.288365.com.政务.cn
邮编:100195 京ICP备17037050号 联系我们:8848730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01号 网站标识码:1101080045 网站地图